欢迎光临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 硕士教学 教学探索 正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课程——张建云研究员作关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专题报告
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课程——张建云研究员作关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专题报告

6月16日,在文科楼办公区1600会议室开讲“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课程系列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建云教授给同学们作关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专题报告。

张建云教授在前期讲授的基础上以深刻的理论语言论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相关内容,梳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物质生产、物质生产力、物质生产关系、物质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基本概念。张教授指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在于,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分析生产力的内在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解读社会基本矛盾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断产生不断解决,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论述“人的身内自然的物质性”,通过直接占有满足需要是人的身内自然性的重要内容;张教授启示同学们要完整理解人性的意义。

聚焦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张建云教授首先解析了关于价值、价值观问题上的困惑;从价值的产生、本质内涵及特性,理解价值的概念,区分经济学上的商品价值与哲学上一般价值这两个概念;解读马克思关于“价值一般”的思想以及启示。分析价值产生的前提和原始动力、价值的内容与分类、价值的实现及其本质特性,张教授指出价值的产生要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考察,价值也是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积累。其次,讲解价值观及其本质特性,分析价值观的形成和表现形式,价值观的内容及分类,价值观的个体性、为我性的特性。解读价值共识,张教授指出价值观具有个体性和为我性,具体价值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各不相同,因而价值观必然是多元的。一个主体秉持的价值观必须是自洽的,如果其价值观内部存在逻辑混乱和矛盾,就无法进行正确判断、做出正确选择。因此将自身的价值观统一起来,逻辑自洽,才能更好行动。协调统一价值观,对于个人、集体(国家、民族)和社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张教授辨析了价值、价值的实现与价值观的区别与联系,正确辨别价值与价值观判断,解答了价值困惑。

张老师以其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细致的讲解方式,给同学们讲解了内容丰富的专题报告,同学们表示在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概念的基础上思路更清晰,获得诸多启发。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9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