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 正文
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报告之九—— 张守奎副教授作“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专题报告

   1123日上午,在粤海校区汇文楼H-03举办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系列讲座,由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守奎副教授作“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专题报告。

报告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详细讲解了从“马克思主义行”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转换逻辑,以及其中蕴含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张老师讲解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张老师表示,我们判断一种思想或主义行不行,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标准。但一般来说,主要包括:看这种思想或主义本身是否具有科学性,看这种思想或主义是否有一批坚定的信仰者,看此种思想或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看该思想或主义是否能与时俱进、自我创新,看该思想或主义对人类社会是否能够持续产生重要影响。马克思的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的理论产物。其在他那个时代自有其解释的效力与合法性。否则,马克思恩格斯的作品,尤其是像《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等以及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对人类文明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张老师特别强调“批判性”之于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他借助西方思想史资源,把“批判”一词的学术性内涵概括为“澄清前提、划定界限”:澄清一种事物或理论得以存在或成立所需具备的前提条件,同时相应地为其划定自身适用的边界和范围。以这样的态度或立场去看待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它有没有自身适用的边界和范围?如果有,范围是什么?后一问题意味着你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永恒的教条,还是当成历史的和具体的、有自己适用的领域、超出这个领域之外其解释效力就会大打折扣或完全丧失的学说。

张老师归纳说,“马克思主义行”主要在于其提供给我们的“方法”,而不在于其所得出的具体论断或表述的个别词句。

其次,张老师讲解了“为什么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张老师结合中国共产党史指出,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理解,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也曾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僵化和教条化的把握而付出过血的代价,五次反围剿均以失败而告终就是典型的例子。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态度,把苏俄时期的城市革命的主张直接套用到中国身上所致。这也是毛泽东之后历届中央领导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的根本原因。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的“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实践表明,只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复兴梦。

最后,张老师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总结。表明马克思主义在其成立的历史条件具备情况下,其解释效力是没有问题的。但当其成立的历史条件发生变化甚至丧失了的时候,要想其继续发挥效力,唯一的办法就是为其补充时代的血液,对其内容进行丰富和补充,与时俱进。这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国别化、民族化和时代化。

本次报告在同学们的掌声中顺利结束。